2020年,医药健康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000亿元;2025年,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0000亿元;2030年,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0000亿元……提起医健康,可能更多的人想到的产业是服务、制造、电子信息,实际上,这是成都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时间表。事实上,支撑这些数字的是该产业的加速崛起。
药品、存钱罐、医保卡和玩具小人——医疗保险概念
一、成都市医药健康产业市场现状
医药健康产业一直是成都市的重点产业之一。根据公开资料显示,2020年上半年,全市规模以上生物医药工业企业实现主营收入295.1亿元,增长22.9%;实现利税66.3亿元,同比增长26.5%;全市完成医药工业投资74.8亿元,同比增长23.7%。
早在2012年,GE在成都落地首个中国创新中心。自2017年起,一大批外企已经陆续入驻成都。其中西门子在成都投资10亿元建立数字化工厂,赛诺菲将“赛诺菲中国西部运营与创新中心”和“赛诺菲全球研发运营中心”落户成都,美敦力在成都建立了第二个创新中心,阿斯利康在成都建立西部总区。
截至目前成都市医药健康企业44245家,其中包括药品企业2693家,医药商业28433家,医疗服务16058家。而2018年艾尔建在成都成立中国创新中心,直接推动了成都提出建设“医美之都”的目标。2021年,成都市医疗健康领域投融资事件总数为41起,获投企业包括瀚辰光翼、厌氧生物、科伦博泰、美益达医疗、好医生云医疗、三叶草生物等。
二、成都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优势
医药健康产业是一个集生物医药研究、医疗器械、智慧医疗、中药、医疗服务、养生康复、健康治理、休闲健身、营养保健、咨询服务、人才服务、培训考试等众多行业为大产业。成都在经过多年对于医药健康产业的全市布局,各区对医疗健康产业发展迅速。
温江区:以成都医学城、成都健康服务业集聚区为产业载体,打造三医融合产业高地。重点聚焦发展“研发和总部、生物医药、医疗器械、现代中药、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”五大产业领域,目前,园区已入驻各类企业1500多家,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93家,“三医”类企业263家,生物医药重点企业96家。
成都高新区:早在2017年,高新区启动并完成“4链一体系一社区”生物产业生态圈体系构建及高新区生物产业发展规划,明确将“生物医药、生物医学工程、生物服务、健康新经济”作为四大主攻方向。
彭州市:以全域中药材种植和龙门山山地康养生态资源为产业本底,重点发展现代中药、高端化学药、生物制剂、医疗器械和医药贸易产业集群,是四川省大健康产业主要承载地。
天府新区:围绕“一城、一区、一带、两镇”开展产业空间布局,其中“一城”即成都科学城,大力发展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在内的新兴产业,建设创新要素的集聚区、创新发展的先行区,努力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“西部创新第一城”。
众多区域的全力发展,造就了成都市现有的医药健康产业的繁荣盛况,得天独厚的原始中药生产条件,全市的政策鼓励及医药产业园区的建设,都为成都的医药健康产业做好了铺垫。
三、成都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方向
根据成都未来发展规划,未来,成都将加快提升生物技术药、中药和天然药物、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核心竞争力;积极发展基因与细胞治疗、医疗人工智能、新型抗体药等新兴领域。
将成都打造成为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创造中心、面向“一带一路”医疗健康服务首选地、国际医药供应链枢纽城市。生物医药、医疗健康、医药商贸将是成都对于医药健康产业的重点发展三大重点领域,而在此三大导向下也将有所延伸:
“医学、医药、医疗+大数据/AI产业”——成都市温江区将在2022持续坚持升级打造“三医+大数据/AI”产业体系,规划建设成都健康产业功能区。
温江区地处成都腹地,早在2008年就将医药健康产业作为全区产业重点发展项目,目前三医创新中心已建成1~4期,其中四期是由政府牵头与德国医药公司合作建成。政府也就三医创新中心孵化企业提供房租、贷款等相关支持,具有良好的医药健康产业孵化环境。
医疗健康“平台搭建”——随着互联网经济发展,发展医疗健康产业的平台搭建,也是产业发展及传播的重要途径。目前成都市拥有60多所医药专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、川大华西医院等500家医疗机构。医疗健康线下资源丰富,而搭建线上平台,将医疗健康产业延伸至线上,可有效的拓展服务人群及帮助健康产业的亲民效果。
医疗服务——随着老龄化的严重,医疗服务产业必将是未来医药健康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。医疗服务主要可分为体检服务、专科医院、医疗养老。目前成都市各社区都在着力推进医疗养老社区化、便民化,可见医疗养老产业的可发展空间。
医疗美容——2018年,成都“医美之都”的美称出现,同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成都市加快医疗美容产业发展支持政策的通知》,《通知》明确支持高端医美人才发展、加强医美人才奖励扶持、构建医美人才培养体系。同样在2018年《成都医疗美容产业发展规划(2018-2030年)》正式出